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供应商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结果应用。本文件适用于对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供应商的评价及管理。
Title: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raceable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i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026—2020《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供应商评价准则》是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并实施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旨在规范食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可追溯性,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取安全、可靠的食品。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企业或组织。明确了评价的对象不仅限于直接生产者,还包括了中间商、批发商以及零售商等所有涉及食用农产品流通的主体。这有助于构建一个覆盖整个供应链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基本要求
1. 合法性:要求供应商必须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及相关许可证件,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2. 诚信经营:强调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存在欺诈行为。
3.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1等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标准,并持续改进。
可追溯系统建设
1. 信息记录:规定了从种植养殖到最终消费全过程的信息记录内容和格式,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名称、来源地、生产日期、批次号等基本信息。
2. 标识管理:明确要求对每一批次的产品进行唯一性标识,以便于追踪查询。
3. 数据共享机制:提倡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无缝对接,促进整个产业链条上的透明度提升。
安全控制措施
1. 农药残留检测:对于蔬菜水果类农产品,需定期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GB2763的规定。
2. 兽药使用规范:肉类及其制品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兽药使用规定,避免滥用抗生素等问题发生。
3. 环境卫生管理:生产车间及仓储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状态良好,防止交叉污染。
监督检查与评估
1. 定期审核: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企业进行年度审核,检查是否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各项操作流程。
2. 投诉处理机制:设立专门部门负责接收消费者反馈意见,并及时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3. 改进措施:根据每次审核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不断优化自身服务品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食用农产品可追溯供应商评价准则》为保障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它不仅促进了行业自律意识增强,同时也提高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相信这一标准还会继续得到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