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内柞蚕主要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及防治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柞蚕养殖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
Title:Kudzu Silkworm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9/T 9-2019《柞蚕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是四川省针对柞蚕养殖过程中常见病虫害防治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3.1 病虫害监测
标准要求定期对柞蚕养殖区域进行病虫害监测,包括观察柞蚕生长状况、检查叶片和桑树是否有异常情况。具体来说,应在每天早晨和傍晚各巡查一次,发现疑似病虫害时应立即取样送检。这项措施旨在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病虫害扩散。
4.1 防治原则
明确规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要优先采取生物、物理等环保型方法进行预防,当病虫害发生后才考虑使用化学药剂,并且必须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执行。这一原则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了化学物质残留风险。
5.2 生物防治
提倡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来控制害虫数量。例如,在柞蚕卵期释放赤眼蜂寄生金龟子幼虫,可以有效降低其种群密度。此外,还可以种植诱集植物吸引害虫远离柞蚕养殖区。这些方法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对环境友好。
6.1 化学防治
对于需要化学干预的情况,标准列出了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及其最大残留限量。比如针对细菌性病害可选用铜制剂,但每公顷用药量不得超过规定值。同时强调施药时间应避开柞蚕采食高峰期,以减少药物摄入量。此外,还要求每次用药后都要做好记录,便于追溯管理。
7.2 安全防护
从事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防护服等。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身体接触部位,并妥善处置剩余药液及包装材料。这不仅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柞蚕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柞蚕养殖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遵循该标准有助于提高柞蚕产量与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