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的安全管理要求,包括风险识别、监测预警、个人防护、应急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石油化工企业中涉及硫化氢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Title: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Hydrogen Sulfide Protection in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X8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3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966—2020是山东省地方标准,名为《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范》。该标准主要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在硫化氢防护方面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措施,旨在预防硫化氢中毒和爆炸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所有涉及硫化氢作业的石油化工企业。这明确了标准适用的企业类型和地域范围,确保了相关企业的合规性。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对“硫化氢”、“高毒作业”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高毒作业”是指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接触限值的作业。这一定义有助于企业准确识别高风险作业环境。
3. 风险管理:企业应建立并实施硫化氢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对生产设施、工艺流程及作业环境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将用于制定或调整安全措施。此条强调了持续的风险监控和管理的重要性。
4. 培训教育:企业需为员工提供硫化氢防护知识培训,包括但不限于硫化氢的危害特性、检测方法、个人防护装备使用以及应急处置程序。培训内容应当根据岗位需求定制,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复训。
5. 监测与报警系统:要求安装固定式硫化氢气体检测报警仪,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对于无法安装固定设备的地方,则需要配备便携式检测仪。此外,还规定了报警阈值设置原则以及当检测到超标情况时应采取的具体行动步骤。
6. 个体防护用品:明确规定了不同工种所需佩戴的不同等级呼吸器和其他防护装备的选择标准。比如,在可能接触到高浓度硫化氢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必须穿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7. 应急预案与演练:制定了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涵盖事故发生后的报告流程、现场急救措施、疏散路线等内容。同时强调了定期开展实战演练以提高全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 健康监护:对企业内部从事高毒作业的劳动者实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者并调离原岗位。此举可以有效减少因身体条件不适合而引发的职业病发生率。
以上仅是对部分关键条款所做的简单阐述,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遵守DB37/T 3966—2020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