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县级森林防火单位预防林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结果应用。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县级森林防火单位预防林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评价工作。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Infrastructure for Forest Fire Prevention at County-level Forest Fire Un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县级森林防火单位预防林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规范》(DB23/T 2632-2020)是由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为县级森林防火单位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以评估其预防林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评价指标体系
该标准构建了一个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核心部分之一,具体包括了防火物资储备库、瞭望塔、防火检查站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情况。例如,标准中明确规定防火物资储备库应具备足够的存储空间,并且要定期检查库存物资的有效性,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投入使用。此外,对于瞭望塔的选址也有严格要求,需保证视野开阔,能够覆盖到尽可能多的林地区域,以便及时发现火情。
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手段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标准特别强调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预警能力的重要性。比如,建议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无人机巡护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测。同时,还提倡建立森林防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快速响应机制,从而提升整体防控效率。
应急预案制定
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火灾发生时能否有效控制局面。因此,标准对应急预案的编制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预案内容应当详尽具体,涵盖从初期响应到后期处置各个环节;其次,要定期组织演练活动,检验预案的实际操作性和团队协作水平;最后,根据演练结果不断优化完善预案,使之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培训教育工作
为了增强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标准还特别重视培训教育环节。一方面,要求定期开展针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内容涉及灭火器材使用方法、火场自救互救知识等方面;另一方面,则鼓励面向公众普及森林防火常识,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县级森林防火单位预防林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规范》(DB23/T 2632-2020)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框架,也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措施指明了方向。希望各级部门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各项工作,为维护生态安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