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奶牛场的选址与布局、设施设备、饲料与营养、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疾病防控、废弃物处理及牛奶质量控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规模化奶牛场的生产和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in Large-scale Dairy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356-2019《规模化奶牛场生产技术规范》是上海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规模化奶牛场的规范化生产和管理。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场址选择与布局
1. 场址选择:标准要求奶牛场应远离居民区、工业区和主要交通干道至少500米以上,确保环境安静且无污染源。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减少外界干扰,保障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
2. 布局设计:牛舍、运动场、饲料库等设施需合理分区,避免交叉污染。例如,挤奶厅应位于整个场地的中心位置,便于管理和运输。
牛群管理
1. 饲养密度:每头成年奶牛所需圈舍面积不得少于6平方米,并保证足够的活动空间。这有助于防止疾病传播并提高产奶量。
2. 日粮配制:标准强调根据奶牛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确保营养均衡。特别是围产期母牛需要特别关注,以预防产后瘫痪等问题的发生。
卫生防疫
1. 消毒制度:定期对牛舍内外进行全面消毒,包括饮水设备和用具清洁。每次挤奶前后都必须彻底清洗相关器具。
2. 免疫接种: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要求,按时完成各类疫苗接种工作。同时建立完善的免疫档案记录每头牛的接种情况。
环境保护
1. 粪污处理:提倡采用生态循环模式处理废弃物,如制作有机肥或沼气发电等综合利用方式。禁止随意排放未经处理的固体废物及污水。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条款,可以有效提升规模化奶牛场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认真遵循该标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