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芸豆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安全间隔期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芸豆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Title: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ardlong Bean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7T43-2020 芸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发布的关于芸豆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芸豆种植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科学、合理、有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对于保障芸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标准适用于乌兰察布市范围内芸豆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其中明确界定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专业术语的概念,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管理的基础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且抗性强的芸豆品种,这是预防病虫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2.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度,特别是与非豆科作物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数量。
3. 清洁田园: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并集中销毁,防止越冬害虫及病原体传播扩散。
三、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主要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阻止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1. 覆盖防虫网:在播种前覆盖防虫网,可有效阻挡飞虱等传毒昆虫进入田块。
2. 灯光诱杀:利用黑光灯等设备诱杀害虫成虫,降低种群密度。
3. 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能杀死附着于表面的病原菌。
四、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强调利用自然界中的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1. 保护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捕食性昆虫以及赤眼蜂、寄生蜂等寄生性昆虫都是重要的天敌资源,应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性农药伤害它们。
2. 施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等微生物制剂,对多种害虫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五、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作为最后防线,在必要时才予以采用,并遵循以下原则:
1. 精准用药:根据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程度选择合适的药剂,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施用,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2. 轮换用药: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3. 安全间隔期:喷洒农药后需等待足够时间才能采收芸豆果实,确保农产品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六、监测预警体系建立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至关重要。通过设置固定观测点定期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预报信息指导农户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DB1507T43-2020 芸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从多个层面为芸豆病虫害防治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方案。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标准要求,共同促进芸豆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