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落叶松长足大蚜的防治技术要求,包括监测方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落叶松林中长足大蚜的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Long-legged Aphid on Larch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落叶松长足大蚜防治技术规程》(DB22/T 3122-2020)是吉林省发布的关于落叶松长足大蚜防治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落叶松长足大蚜的监测、预测预报、防治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为科学有效地控制这一害虫提供了依据。
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了监测与调查的具体要求。监测人员需在每年4月至10月期间定期巡查落叶松林地,重点检查树干基部和根际附近土壤表层是否有蚜虫活动迹象。当发现疑似症状时,应立即取样送检以确认是否为长足大蚜。此外,还要求建立长期监测点,记录历年虫情变化趋势,以便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第六条规定了预测预报工作的开展方式。各地区林业部门应当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历史数据等因素制定年度预测方案,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则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实施统防统治。
第九条强调了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的重要性。建议采用人工捕捉、粘虫板悬挂等手段减少成虫数量;同时推广使用灯光诱杀装置,在夜间吸引并消灭大量飞虫。这些非化学手段不仅环保而且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第十一条提出了生物制剂的应用指导原则。鼓励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的微生物农药如白僵菌、绿僵菌等作为主要药剂来源。施药时间宜选在晴朗无风天气条件下进行,确保药物能够均匀覆盖目标区域。另外,还应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生物农药,防止产生抗性问题。
第十五条明确了安全防护措施。所有参与防治工作的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手套等装备,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设备。作业结束后要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妥善处理废弃包装物,避免污染环境或危害健康。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介绍,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共同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