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微型消防站的建设要求、人员配备、器材配置、岗位职责、日常管理和训练演练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社区、村庄等场所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Mini Fire 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048-2019《微型消防站建设管理规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微型消防站建设与管理的地方标准。这一标准旨在提升社会单位的火灾防控能力,规范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微型消防站的定义与设置要求
根据标准第3.1条,微型消防站是指设置在社区、企业等重点单位内部,由志愿人员组成的小型消防队伍。微型消防站应具备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第4.1条规定,微型消防站宜依托现有资源设立,如保安室或值班室,并确保有独立的工作区域。这表明微型消防站的选址应当方便日常管理和紧急出动,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减少建设成本。
人员配备与培训
标准第5章对微型消防站人员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个微型消防站至少需要6名队员,其中包括站长一名。第5.2条规定,所有队员都应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具体而言,每名队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内容涵盖消防法律法规、灭火器材使用以及火场逃生技能等。此外,还强调了定期组织实战演练的重要性,以提高队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应急反应速度。
设施设备配备
第6章明确了微型消防站所需的基本装备清单。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灭火器、水带、水枪、个人防护装备(如头盔、战斗服)、破拆工具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6.3条指出微型消防站应配备通讯设备,以便于内外联络协调。这些装备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实用性,还要结合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日常管理与维护
为保证微型消防站长期稳定运行,标准在第7章中规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首先,微型消防站需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队员信息、装备台账及训练情况等内容。其次,定期检查保养各类器材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任何损坏或过期的物品应及时更换。最后,还需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别响应流程,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迅速启动处置机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微型消防站建设管理规范》从多个层面系统性地规范了微型消防站的方方面面,对于增强基层消防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照执行,不断完善本地区微型消防站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