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路面用石墨烯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与储存。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石墨烯复合改性橡胶沥青作为结合料的道路路面施工与验收。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Graphene Composite Modified Rubber Asphalt for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014-2019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规定了路面用石墨烯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技术指标要求
1. 针入度
针入度是衡量沥青稠度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道路的耐久性和抗车辙能力。标准要求针入度在70至90(0.1mm)范围内,这表明沥青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既不过于黏稠也不过于稀薄。
2. 软化点
软化点反映沥青开始软化的温度,是评价其高温稳定性的关键参数。标准设定软化点不低于60℃,确保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沥青不会过早软化变形,从而保障路面结构的完整性。
3. 延度
延度测试沥青的低温延展性能,对于防止冬季路面开裂至关重要。标准要求延度在10℃下达到至少40cm,这意味着沥青能够在较低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柔韧性,减少裂缝产生。
4. 闪点
闪点是评估材料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本标准规定闪点不低于230℃,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了火灾风险。
5. 溶解度
溶解度检测沥青组分的均匀性与纯度。标准要求溶解度不小于99.0%,保证了沥青的质量稳定性和长期使用效果。
特殊性能要求
1. 石墨烯含量
石墨烯作为改性剂,显著提升了沥青的力学性能和热传导效率。标准明确规定石墨烯含量应在0.3%至0.6%之间,这一范围既能充分发挥石墨烯的优势,又避免因添加过多导致成本增加或材料性能下降。
2. 老化后性能保留率
为了检验沥青在实际应用中的耐久性,标准设置了老化试验后的各项性能保留率要求。例如,针入度保留率不低于65%,软化点保留率不低于80%,这些数据确保沥青即使经过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环境中也能维持基本功能。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45/T 2014-2019不仅关注传统沥青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还特别强调了引入石墨烯后的独特优势及综合性能提升。这些严格的技术要求为生产高质量的石墨烯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提供了明确指导,同时也促进了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