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病例居室消毒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居家隔离场所的消毒处理及相关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infection of Residenc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C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759-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病例居室消毒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对病例居住过的场所进行消毒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消毒原则方面,该标准强调了科学性和针对性。例如,第五条指出“消毒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目的,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避免过度消毒”。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消毒人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合理选择消毒方法和剂量,既要保证杀灭病原体,又要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次,在消毒对象与范围上,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如第十一条规定,“病例居住过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地面、家具、电器等均需进行全面消毒”。这表明无论是在家庭环境还是医疗机构内,所有可能被污染的区域都应纳入消毒计划之中,不留死角。特别是对于高频接触的物品表面,比如门把手、开关、桌面等,更应该加强清洁频率。
再者,关于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标准也有严格的规定。第十四条提到,“优先选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化物类高效消毒剂”,并且“配制浓度要准确,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此外,还特别提醒注意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手套、口罩等,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最后,在消毒后的评估环节,标准也给出了具体指导。第二十条明确指出,“消毒结束后应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微生物学检测手段验证”。这一条文非常重要,它确保了消毒工作的有效性,也为后续的健康监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DB32/T 3759-2020》不仅为疫情期间病例居室的消毒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还通过详细的条款设计帮助实践者更好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从而有效遏制病毒传播,保障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