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场所消毒的基本原则、消毒方法和消毒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各类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学校、交通枢纽、商场、餐饮场所等。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infection in Public Places dur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756-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公共场所防疫消毒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适用范围上,该标准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消毒工作,包括商场、超市、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和对象。
关于消毒原则,标准强调科学性和针对性,要求根据场所风险等级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例如高风险区域应增加消毒频次,低风险区域可适当减少。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消毒理念。
对于消毒剂的选择,标准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高效消毒剂,并对浓度和配制方法作出具体规定。如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应在250mg/L-500mg/L之间,且现配现用以保证效果。
在消毒操作方面,标准要求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重点部位进行擦拭消毒,每日至少两次。同时明确空气消毒应采用喷雾法,确保空间均匀覆盖。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消毒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佩戴防护用品、避免对人体直接喷洒消毒剂以及妥善处理废弃消毒物品等。这些细节有助于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最后,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制度,包括时间、地点、消毒方式等内容,以便追溯和核查。这一规定为后续的卫生监督提供了依据。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2/T 3756-2020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公共场所的消毒流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