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出栏牦牛适度补饲的技术要求、饲料选择、补饲方法及饲养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出栏牦牛的适度补饲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ropriate Supplementary Feeding of Market-bound Yak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787—2020《出栏牦牛适度补饲技术规范》是由青海省发布的关于牦牛养殖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出栏牦牛的适度补饲技术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标准核心内容解读
#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从事牦牛养殖的企业和个人,尤其适合在高寒牧区开展牦牛适度补饲工作的参考。
# 二、术语和定义
1. 适度补饲:根据牦牛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在自然放牧的基础上补充一定量的人工饲料,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2. 关键生长期:指牦牛快速生长的关键时期,通常为6月至9月。
# 三、补饲原则
1.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牧草资源状况及牦牛的实际生长情况来确定补饲方案。
2. 科学配比:确保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等营养成分的比例合理,避免过量或不足。
3. 逐步过渡: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补饲量,让牦牛适应人工饲料。
# 四、补饲方法
1. 补饲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至9月期间。
2. 补饲量:成年牦牛每天每头的补饲量约为2-3公斤,具体数量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
3. 饲料种类:包括青干草、精料混合物(如玉米粉、豆粕)、矿物质添加剂等。
# 五、饲养管理
1. 环境控制: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2. 健康监测:定期检查牦牛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饮水供应: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特别是在炎热季节要特别注意。
# 六、注意事项
1. 不同年龄段的牦牛应采用不同的补饲策略。
2. 补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牦牛的消化情况,防止出现腹泻等问题。
3.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大雪封山时,应加大补饲力度以保障牦牛安全度过难关。
以上是对DB63/T 1787—2020《出栏牦牛适度补饲技术规范》部分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从事牦牛养殖的朋友有所帮助。请严格按照当地农业部门的要求执行相关操作,确保牦牛健康成长并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