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艺设计、运行管理、安全与环境监测以及质量控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餐厨垃圾采用厌氧消化技术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naerobic Digestion Treatment of Food W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X7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116-2020《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规程》是一部针对甘肃省地方特点制定的技术标准,旨在规范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处理流程,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以下是对规程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原料预处理要求
规程明确指出,餐厨垃圾在进入厌氧消化系统前需经过严格的预处理。这一过程包括分选、破碎和脱水等步骤。其中,分选环节应确保去除塑料、金属等不可降解物质,以避免对后续处理造成干扰。破碎则要求将大块物料细化至适合厌氧反应器处理的尺寸,通常控制在50毫米以下。脱水则是为了降低含水量,一般要求最终含水率保持在60%-70%之间,这样既能保证微生物活性又可减少能耗。
温度与pH值控制
为保障厌氧消化过程顺利进行,规程特别强调了温度和pH值的控制。建议采用中温厌氧消化工艺,即维持消化池内温度在35℃至38℃范围内。此外,pH值应严格控制在6.8至7.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产甲烷菌的生长繁殖。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这些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加热系统及添加碱性或酸性物质来维持稳定条件。
消化时间与产气量预测
根据规程内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时间不宜少于20天。在此期间,有机物逐步转化为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对于每吨新鲜餐厨垃圾而言,理论产气量约为150立方米左右。然而实际操作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原料组成、搅拌效果等,因此需要定期采样分析并据此优化运行参数。
安全措施
鉴于餐厨垃圾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有害病原体,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卫生防疫措施。例如,在卸料区设置封闭式设施防止臭气扩散;处理场所应配备消毒喷淋装置用于清洁工具和地面;工作人员需穿戴防护服并接受专业培训后上岗作业。另外,还需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泄漏事故处置方案以及突发事件响应机制等内容。
环境保护考量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规程》还提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方面,所有产生的废水须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至市政管网;另一方面,固体残渣作为肥料使用前也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同时鼓励企业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比如将剩余污泥加工成建筑材料或者生物炭产品等高附加值商品。
以上就是对DB62/T 4116-2020《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规程》中若干关键条款所做的深入解析。希望上述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