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多表集抄系统中主站与采集终端之间的通信协议的技术要求,包括通信方式、数据帧格式、命令响应机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基于多表集抄系统的主站与采集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lti-Meter Telemetry - Part 2: Communication Protocol between Master Station and Data Acquisition Terminal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1720.2-2019《多表集抄技术规范 第2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是湖南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主站系统与数据采集终端之间的通信。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通信方式
标准中规定了主站与采集终端之间可采用多种通信方式,包括RS-485总线、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等。这些通信方式的选择需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例如在电力线干扰较大的环境中优先考虑微功率无线通信。
数据传输格式
数据传输采用统一的帧结构,每帧由起始符、地址域、控制域、数据长度、数据域和校验码组成。其中,数据长度字段标明了后续数据域的实际字节数,确保接收方能够正确解析数据包。
地址分配
每个采集终端必须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地址长度为6字节。地址分配应遵循一定的规则,通常按照地理位置或设备类型分区编号,便于管理和维护。
控制命令
主站发送给采集终端的控制命令主要包括读取数据、设置参数、查询状态等功能。每种命令都有特定的操作码,并且需要包含必要的参数信息。例如,“读取电能表当前示值”命令需要指定目标电能表地址及数据项标识。
安全性要求
为了保障通信安全,标准提出了加密算法的应用建议以及身份认证机制的要求。所有敏感数据传输前都应当经过加密处理,并且双方应具备有效的身份验证手段以防止非法访问。
以上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理解其具体内容有所帮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关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