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露地优质甘蓝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露地优质甘蓝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pen-field High-quality Cabbag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露地优质甘蓝生产技术规程》(DB1411T 3-2020)是由山西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露地优质甘蓝的生产过程,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种子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强调了种子质量的重要性。要求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高产优质的品种,并且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以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
栽培管理
关于栽培密度,规定每亩种植株数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一般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而晚熟品种则需稀疏些。此外,还应注意合理轮作,避免连作障碍,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保证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肥水管理
施肥方面提倡施用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化肥。基肥要占总施肥量的70%以上,追肥则分多次进行,特别是在莲座期和结球初期是关键时期。水分管理上,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注意灌溉,在雨季则要做好排水工作。
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标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具体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设置防虫网等。当必须使用化学农药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安全间隔期。
收获与储藏
收获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标准建议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收获时间,通常是在叶球充分膨大且紧实的时候进行。收获后的甘蓝应及时预冷处理,并储存在低温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防止腐烂变质。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种子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有效提升露地甘蓝生产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