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长株潭地区风景游憩林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设计、树种选择、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及效益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长株潭地区风景游憩林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creational Forests in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1649-2019长株潭地区风景游憩林建设技术指南》是一项专门针对长株潭地区风景游憩林建设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结合了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人文特点,对风景游憩林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布局方面,标准指出应优先选择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植被覆盖良好的区域,并且要充分考虑周边景观资源的协调性。例如,第5.1条明确规定:“风景游憩林应位于城市边缘或近郊地带,距离主要居民区不超过30公里。”这不仅便于市民休闲娱乐,也利于保护核心城区的生态环境。
其次,在植物配置上强调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相结合。根据第7.2条的要求,“每公顷林地内至少包含30种以上乡土树种,并且常绿阔叶树比例不得低于40%。”这样既能形成层次分明的森林结构,又能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再者,关于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明确指示。按照第8.3条的规定,“园路系统密度控制在每公顷0.3至0.5千米之间,并且路面宽度不超过2米。”这样的设置既满足游客通行需求,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此外,对于维护管理方面,标准特别强调了定期巡查制度的重要性。依据第10.1条,“每年需开展不少于两次全面检查,及时处理病虫害及枯死树木等问题。”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风景游憩林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该标准还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提倡使用GIS技术进行精确规划,利用物联网设备监测环境变化等措施,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总之,《DB43/T 1649-2019长株潭地区风景游憩林建设技术指南》为推动当地风景游憩林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它从多个维度出发,涵盖了规划设计到后期养护全过程,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