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的监测与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Urban Forest Ecosystem Benef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X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1647-2019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范》是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该标准规定了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城市森林的概念,即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城市景观为目的,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营造和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定义为后续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框架。
其次,在监测内容方面,标准提出了包括森林结构特征、生物多样性、碳储量与碳汇功能、空气净化功能、水源涵养功能以及土壤保持功能在内的多项监测指标。例如,对于森林结构特征的监测,要求记录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密度、盖度等信息,这有助于全面了解城市森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再者,在监测方法上,标准推荐使用样地调查法、遥感影像分析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特别是遥感影像分析法的应用,能够实现大范围内的快速监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强调了数据处理过程中应采用标准化的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此外,关于监测周期的规定也值得注意。标准建议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频率。特别是在特殊气候条件下或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应及时增加监测次数,以便及时掌握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最后,在报告编制环节,标准要求监测报告必须包含基本信息、监测过程描述、主要发现及建议等内容。并且所有数据来源需明确标注出处,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这对于促进城市森林管理决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DB43/T 1647-2019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范》通过系统化的规定为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监测工作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技术支持,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