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木耳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木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of Edible Fungi - Part 3: Auricular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935.3—2020《食用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3部分:木耳》是山东省发布的关于木耳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在木耳栽培过程中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
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界定了“绿色防控”、“病害”、“虫害”等专业术语,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例如,“绿色防控”是指采用生态学原理,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及化学等手段,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栽培环境管理
- 选址要求:栽培场地应选择远离工业污染源、交通便利且地势平坦的地方。土壤需肥沃疏松,pH值适中。
- 设施条件:菇棚或栽培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遮阳及保温性能,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
- 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栽培区内外的杂草、废弃物,保持清洁,防止病原菌滋生。
3.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 推荐选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
- 种子播种前需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消毒处理,如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一定时间,杀灭附着的病原微生物。
4. 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预防措施
- 轮作制度: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木耳,实行合理的轮作换茬。
- 水肥管理:科学配比氮磷钾肥料,适量灌溉,避免积水造成根部缺氧。
- 物理防治:安装防虫网,使用黄板诱捕害虫;采用紫外线灯诱杀害虫成虫。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控制蚜虫数量;喷洒芽孢杆菌制剂抑制真菌病害。
5. 病虫害诊断与应急处理
- 当发现病虫害时,首先确定具体种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对于黑斑病可用波尔多液涂抹患处;针对线虫病则需更换新土并施加杀线剂。
6. 采收与后期管理
- 成熟期及时采摘,减少果实腐烂几率。
- 残留物集中销毁,防止成为新的感染源。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规定,可以有效降低木耳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免受化学农药过度使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