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浙江省餐饮服务提供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从业人员管理、场所清洁消毒、食品加工操作、顾客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所有餐饮服务提供者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操作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Part 7: Catering Service Provid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241.7-202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第7部分 餐饮服务提供者》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餐饮服务单位在新冠疫情期间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一、人员管理
# 条款:5.1 员工健康监测
餐饮服务单位应每日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一旦发现有发热(体温≥37.3℃)或呼吸道症状的员工,应立即安排其离岗就医,并做好登记上报。
解读:这一条款强调了员工健康的日常监控至关重要。通过定期测量体温和观察症状,可以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避免病毒在工作场所传播。同时,明确要求将异常情况上报,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疫情追踪体系。
# 条款:5.2 卫生培训
所有从业人员需接受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内容涵盖个人防护、清洁消毒、食品安全等方面,并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正确执行相关操作。
解读:培训是确保每位工作人员具备基本防疫技能的基础。只有当每个人都了解并遵守正确的防护措施时,才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环境与设施
# 条款:6.1 场所通风换气
餐厅内应保持良好通风状态,建议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如使用空调系统,则需定期清洗过滤网,并保证新风量充足。
解读:良好的通风条件能够减少空气中病原体浓度,降低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对于依赖空调系统的场所来说,定期维护设备尤为重要,以确保空气流通顺畅且无污染源。
# 条款:6.2 公共区域消毒
公共区域如大堂、洗手间等应定时进行清洁与消毒处理,特别是接触频繁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至少每两小时擦拭一次。
解读:高频接触点容易成为病毒传播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加强这些部位的清洁频率。此外,在高客流时段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消毒次数,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三、食品加工与供应
# 条款:7.1 食材采购与储存
采购新鲜食材时应注意来源可追溯性;冷冻冷藏食品须分开存放,并控制温度适宜。
解读:确保食材来源可靠可以有效规避因原料问题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几率;而合理储存则有利于延长保质期同时保证营养价值不流失。
# 条款:7.2 烹饪过程规范
烹饪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尤其是肉类制品必须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方可食用。
解读:高温杀菌是杀灭细菌及寄生虫卵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特殊时期更应该严格执行此规定来保障顾客饮食健康。
四、顾客服务
# 条款:8.1 接待流程优化
设置排队等候区并划设“一米线”,鼓励非接触式支付方式代替现金交易。
解读:通过物理间隔措施减少人与人间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结合电子支付手段进一步降低物品传递带来的卫生隐患。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第7部分 餐饮服务提供者》从多个维度为餐饮行业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操作指引。餐饮经营者应当高度重视各项细则落实到位,共同营造一个既美味又安全的用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