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田培育鱼种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在江苏省内利用稻田进行鱼种培育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Fish Seed Cultivation in Paddy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0T 1006-2018《稻田培育鱼种技术操作规程》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稻田养殖鱼种的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选址与准备
- 选址条件: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土壤保水性能好,pH值在6.5-8.5之间。
- 田块改造:田埂要加高加固,确保不漏水。在稻田中设置围栏或网箱,防止鱼类逃逸。
2. 放养前准备
- 清塘消毒:在放养前10-15天,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稻田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生物。
- 肥水培饵:放养前7-10天,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培育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
3. 苗种放养
- 品种选择:优先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的鱼类品种,如草鱼、鲢鱼、鳙鱼等。
- 放养密度:根据稻田面积和水质情况确定合理密度,一般每亩放养鱼苗1000-2000尾。
4. 日常管理
- 投喂管理:坚持“四定”原则(定时、定点、定量、定质),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
- 水质调控:定期检测水质,保持适宜的溶氧量和透明度。必要时通过换水或增氧设备改善水质。
5. 疾病防控
- 预防为主:加强日常巡查,观察鱼类活动和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药物使用: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范,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发生疾病时,选用高效低毒药物进行治疗,并做好记录。
6. 收获与运输
- 适时收获:根据市场需求和鱼种规格确定最佳收获时间,避免过度养殖影响经济效益。
- 安全运输: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应激反应,提高成活率。
这些条款为稻田养鱼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