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西葫芦-香丝瓜-芹菜高效栽培模式的技术要求,包括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设施条件下西葫芦、香丝瓜、芹菜的轮作高效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Mode of Facility Gourd-Cucumber-Cele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041-2019设施西葫芦-香丝瓜-芹菜高效栽培模式技术规程》是一项江苏省地方标准,为设施农业中西葫芦、香丝瓜和芹菜三种作物的高效栽培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设施建设
标准指出,种植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无污染的地方。设施结构要求坚固耐用,能够有效调节温湿度,满足不同作物生长的需求。特别强调了冬季保温性能的重要性,建议采用双层或多层覆盖材料以提高保温效果。
栽培季节安排
合理的茬口安排是实现高效栽培的关键。根据气候条件,推荐春季栽培西葫芦,夏季种植香丝瓜,秋季则适合种植芹菜。这种轮作方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还能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
品种选择
对于西葫芦,推荐选用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品种如“金冠”或“绿宝石”。香丝瓜则应选择耐热、优质高产的品种,比如“翠玉”系列。而芹菜则宜选用植株紧凑、纤维少、香味浓郁的品种,例如“四季香芹”。
栽培管理
在栽培过程中,合理密植至关重要。西葫芦每亩定植约1500株左右,行距保持在60厘米,株距40厘米;香丝瓜则适当稀植,每亩控制在800株以内;芹菜密度较高,一般每平方米种植约200株。同时,需定期追肥浇水,并注意通风透光,防止徒长。
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提倡以预防为主,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及化学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控。例如,在西葫芦上可设置黄板诱杀蚜虫,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必要时可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但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收获与采后处理
不同作物的最佳收获时期有所不同。西葫芦应在果实充分膨大但尚未木质化时采摘;香丝瓜则要等到果皮颜色变深、质地柔软时采收;芹菜则以叶片鲜嫩、茎部充实为最佳收获标准。采收后的蔬菜应及时预冷并包装,储存在适宜温度下延长保鲜期。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规程,促进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