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虾连作生态种养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田间工程、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稻虾连作生态种养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Ecological Rice-Shrimp Ro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虾连作生态种养技术操作规程》(DB3208/T 118-2019)是江苏省淮安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旨在指导稻虾连作模式下的科学管理与高效生产。以下选取了该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一、池塘准备
规程要求在稻虾连作前需对池塘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具体包括清除淤泥、杂草以及上一年残留的饲料残渣等杂物,并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底进行彻底消毒。这一措施能够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及害虫,为虾苗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同时强调池塘水位应控制在60至80厘米之间,确保水质清新且溶氧充足。
二、苗种投放
对于虾苗的选择,规程指出应选用体质健壮、无疾病感染迹象的健康个体。投放密度建议控制在每平方米500到700尾之间,过高的密度会导致资源竞争加剧,影响成活率。此外,在投放前需要将虾苗暂养于池塘边的小网箱中适应几天,以减少应激反应。
三、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涵盖了水质调控、投喂管理等多个方面。水质调控方面,规程提倡定期检测pH值、氨氮含量等指标,保持水质稳定;投喂则需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频率和量级,春季可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比例,而夏季则要防止过量投喂造成污染。另外还特别提到要密切关注天气状况,避免极端气候条件下出现缺氧现象。
四、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保证稻虾连作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规程明确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并推荐采用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EM菌液等来改善水质,增强虾体免疫力。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巡塘制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比如隔离患病个体、调整饲养密度等。
通过以上几点解读可以看出,《稻虾连作生态种养技术操作规程》不仅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南,更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它强调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力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