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困境未成年人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内容、评估流程、评估方法和评估报告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及专业机构对困境未成年人的评估工作。
Title: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Minors in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8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1/T 1007-2019困境未成年人评估规范》是由江苏省镇江市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为困境未成年人的评估工作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对居住在镇江市行政区域内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而陷入生活困境的未成年人进行评估。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适用的对象和地域限制,确保了评估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困境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失”、“家庭监护不当”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家庭监护缺失”是指由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死亡、失踪、服刑等原因导致未成年人无人照料;“家庭监护不当”则指监护人未能履行应有的抚养、教育义务,如虐待、忽视等行为。这些定义有助于评估人员准确把握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
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在生理状况方面,需关注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及是否有慢性疾病等;心理状况方面,要评估其情绪状态、认知功能以及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则考察未成年人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的表现,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等。每个方面的具体评估指标都有详细的描述,便于实际操作时参考使用。
评估流程
标准规定了从初步接触、信息收集到综合评定的完整流程。初步接触阶段要求评估人员与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基本情况;信息收集阶段通过访谈、观察、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取全面的信息;最后由专业团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最终的评估报告。整个流程强调了评估过程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保证了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性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的经验判断和个人感受,而定量方法则是基于统计数据和量表得分来进行量化分析。两种方法相辅相成,既能反映个体差异又能体现整体趋势,提高了评估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结论
总之,《DB3211/T 1007-2019困境未成年人评估规范》是一部非常实用的标准文件,它不仅提供了具体的评估框架和技术手段,还特别注重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按照此标准开展工作,切实保障每一个困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