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原原种繁育的技术要求、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原原种的繁育及质量管理。
Title:Potato Pre-basic Seed Breed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686-2020 马铃薯原原种繁育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马铃薯原原种的繁育过程,确保种薯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产量高的优良品种作为繁殖材料。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种植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2. 种薯处理:在播种前应对种薯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害传播。具体做法包括使用专用药剂浸泡种薯一定时间,并晾干后才能用于播种。这一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3. 田间管理:
- 土壤准备:要求土地深耕细作,施足基肥,保证土壤疏松透气。
-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株行距,避免过密或过稀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 水分管理:保持适度湿润即可,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 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控,优先考虑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4. 收获与贮藏:当块茎达到成熟期时应及时采收,避免长时间留地造成品质下降。收获后的种薯需立即清洗干净并分级存放,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防止发芽及霉变。
5. 质量检测:对生产出的原原种要定期抽检其纯度、活力等指标,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只有通过严格检验的产品才能正式投入市场流通。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选种到最终产品交付整个流程中的核心环节,对于提高马铃薯原原种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