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田间工程、品种选择、秧苗培育与移栽、鱼种放养、饲养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Rice-Fish Farming in Mountainous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8T 8-2018《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是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山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工作。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稻田选择与改造
标准中规定稻田应选择在海拔300米至800米之间的山区地带,要求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无污染源。稻田需具备完善的排灌系统,能够保证稻谷和水产品的生长需求。具体改造措施包括加高加固田埂,确保不漏水;开挖鱼沟和鱼凼,鱼沟宽度一般为1米,深度0.8米,鱼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5%-10%,深度应在1.5米以上。
二、品种选择
对于水稻品种的选择,标准推荐选用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的优质稻种,如川优6203等。而对于水产养殖品种,则建议选择适应山区环境的鱼类,如鲤鱼、鲫鱼等,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三、放养管理
在放养环节,标准指出每亩稻田适宜放养鱼苗的数量为1000-1500尾。放养前需对鱼苗进行消毒处理,并注意苗种来源的检疫。放养时间通常选在水稻移栽后的7-10天内完成,以确保鱼苗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新环境并开始摄食稻田中的浮游生物。
四、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方面,标准强调要定期监测水质状况,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0-30厘米之间。同时,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投喂量,春季和秋季投喂量可适当增加,夏季高温时则需减少投喂次数以防水质恶化。此外,还需定期巡塘检查,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死鱼,防止疾病传播。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该标准从稻田条件到品种选择再到具体的饲养管理都给出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