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气象等级的划分依据、指标体系及评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的气象监测、预测和防控工作。
Title:Meteorological Risk Rating for Wheat Stripe Rust Epidemic in the Hedong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2757-2020 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气象等级》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分析气象条件与小麦条锈病流行之间的关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标准的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指出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流行程度受气温、湿度、降雨量等多种气象因素影响。这一定义为后续的分级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气象因子的选择上,标准特别强调了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降水量的重要性。例如,规定当连续三天的日平均气温在10℃至25℃之间,并且日相对湿度达到或超过80%,同时伴随有降雨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这种组合条件下的气象等级被设定为中等风险级别,意味着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再者,关于小麦条锈病流行气象等级的具体划分,标准将其分为低度风险、中度风险和高度风险三个等级。对于高度风险级别的判定,除了上述提到的温湿条件外,还需满足过去一周内累计降水量超过30毫米的条件。一旦达到这个等级,建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加强田间管理,比如喷洒杀菌剂等措施来控制病情发展。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建立预警模型的方法论。要求收集至少五年的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气象观测记录和病害发生情况,以此为基础构建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预测模型。这一步骤对于提高预报准确性至关重要。
最后,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了信息共享机制的重要性。各地农业部门应定期交换最新的监测结果和研究成果,以便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同时鼓励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来提升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DB62/T 2757-2020 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气象等级》不仅给出了具体的指标数值,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框架体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小麦条锈病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