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樟子松育苗和造林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樟子松的育苗与造林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Afforestation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104-2020 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规程》是甘肃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樟子松的育苗和造林工作,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育苗准备
1. 圃地选择:标准要求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无污染的地方。同时强调要避免选择低洼积水区,确保地下水位低于1米,以防止苗木根系受到侵害。
2. 土壤处理:在播种前需要对圃地进行深耕细作,并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使用适量的化肥。具体施肥量需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确定,但通常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以上或商品有机肥500公斤左右。
二、播种育苗
1. 种子处理: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温水浸泡法和药剂拌种法。温水浸泡时间为24小时,期间要不断换水保持清洁;药剂拌种则可选用多菌灵等广谱杀菌剂,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后均匀喷洒于种子表面并晾干备用。
2. 播种时间与方法:最佳播种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苗木出土前一周内完成。采用条播方式较为适宜,行距控制在20-25厘米之间,播种深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播后覆土压实,并覆盖一层稻草或其他遮阳物保湿保温。
三、田间管理
1. 浇水灌溉:幼苗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一般每隔5-7天浇一次透水。随着苗木生长逐渐减少浇水次数,进入速生期后可适当增加水量但要注意避免积水。
2.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圃地观察植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可选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制剂进行喷雾防治,同时加强通风透光条件改善环境湿度。
四、造林施工
1. 整地方式:造林地宜采用穴状整地法,在树坑规格上要求直径不小于60厘米、深度不少于40厘米。整地完成后将表层熟土回填至坑底,底层粗砂石垫底有助于排水防涝。
2. 栽植密度:依据立地条件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一般情况下株行距为1.5×2米较为合理。栽植时注意保持苗木直立稳定,并及时灌足定根水。
五、后期养护
1. 抚育管理:新造幼林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除草松土作业,结合施肥促进生长发育。初期可适当修剪侧枝减少养分消耗,后期则侧重于修形整形塑造优美冠形。
2. 防火防盗:加强森林防火意识,在重点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牌,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同时做好防盗措施,防止人为破坏影响造林成效。
综上所述,《DB62/T 4104-2020 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规程》从育苗到造林再到后期管护全过程都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对于保障樟子松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因地制宜灵活调整各项参数指标,确保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