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增材制造中钛合金零件激光选区熔化用粉末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化学成分、粒度分布、松装密度、流动性及其他性能要求,同时还规定了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增材制造领域中钛合金零件激光选区熔化工艺所使用的金属粉末。
Title: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owder Used in Laser Selective Melting of Titanium Alloy Part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增材制造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而钛合金因其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DB32/T 3599—2019《增材制造 钛合金零件激光选区熔化用粉末通用技术要求》为规范该领域的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首先,标准对粉末的化学成分做出了严格规定。例如,钛合金粉末中的氧含量不得超过0.15%,这一限制旨在避免因氧含量过高导致材料脆性增加,影响零件性能。同时,标准还明确了铁、碳等杂质元素的上限值,确保粉末纯度达到应用要求。
其次,在粒度分布方面,标准要求粉末的平均粒径应在15至60微米之间,并且-45微米和+150微米之间的颗粒应占总质量的90%以上。这样的规定有助于控制成形过程中的铺粉均匀性和致密度,提高零件质量。
此外,流动性是衡量粉末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标准指出,粉末的流动性应小于30秒/50克,这表明粉末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和精确控料。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粉末的球形度要求,规定球形度不得低于90%。高球形度的粉末能够更好地适应激光选区熔化的工艺特点,减少缺陷产生几率。
表面清洁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要求粉末表面无明显氧化层或污染物,可通过适当的预处理工艺来满足这一条件。
最后,包装与储存环节同样受到重视。标准建议采用密封包装并存放在干燥环境中,以防止吸湿或污染,从而保证粉末在整个使用周期内的稳定性。
这些条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为推动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