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干燥、产后处理及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ull-process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Pean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569—2019《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花生生产技术的标准。这一标准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等各个环节对机械化操作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花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在播种环节,标准要求使用符合GB/T 24678规定的精量播种机进行作业。播种深度应保持在3至5厘米之间,行距控制在25至30厘米范围内,穴距则为18至22厘米。每穴种子数量为两粒,确保出苗率。同时,种子处理也很关键,需要采用符合NY/T 1422标准的种衣剂包衣处理,以增强抗病能力。
其次,在田间管理部分,强调了除草剂的合理使用。推荐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除草剂,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避免药害发生。对于病虫害防治,则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优先选用环保型农药,减少环境污染。
再者,在收获阶段,当花生植株大部分叶片变黄脱落,荚果网纹清晰且果壳硬化时即可开始收获。推荐使用履带式花生联合收获机进行挖掘、输送、摘果等一体化作业。收获后的晾晒工作同样重要,要求将含水量降至10%以下才能入库储存,防止霉变。
此外,标准还特别指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注重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状态,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流程机械化操作指南,而且强调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以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实现花生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