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再生材料制备、再生基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既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cycling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on Highways
中国标准分类号:P 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086-201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河北省内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的省级地方标准。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这一规范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原材料要求
该标准在第4章中明确提出了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其中,再生骨料作为核心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再生混凝土的性能。标准规定再生骨料应满足粒径分布、含泥量、压碎值等指标的要求。例如,再生粗骨料的压碎值不应大于25%,这对于保证再生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至关重要。此外,对于掺入的新鲜骨料也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混合料的整体性能符合设计标准。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第5章的规定,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设计时应确定再生骨料的最大粒径,并据此调整水灰比以优化拌合物的工作性。其次,考虑到再生骨料可能存在的吸水特性,应在拌合过程中适当增加用水量,同时严格控制坍落度范围,以达到既便于施工又不过分稀薄的效果。再者,针对不同等级的再生混凝土,还需通过试配确定最佳的胶凝材料用量及外加剂种类,确保最终产品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达标。
施工工艺流程
标准第6章详细描述了施工前准备、摊铺碾压以及养生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特别强调,在施工前应对旧路面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完整性、污染程度等方面,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在摊铺阶段,要求采用机械连续作业方式,保持摊铺厚度均匀一致,并及时调整振捣频率与压力,避免出现离析现象。最后,在完成压实后立即开始养生工作,通常采用覆盖保湿法持续7天以上,期间禁止车辆通行,直至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质量检验与验收
第7章明确了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标准。每批次再生混凝土都必须按照规定频率抽取样品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项目均不得低于设计值。另外,还特别指出,当发现任何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批次产品,并追溯原因采取相应整改措施后再行复检。只有经过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予以验收,进入下一工序。
综上所述,《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规范》(DB13/T 5086-2019)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交付全过程都制定了详尽且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方案,旨在推动河北省范围内公路建设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严格执行本规范的各项条款,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减少资源浪费,促进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