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丝织文物物理清洁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丝织文物的物理清洁工作,包括表面灰尘、杂物等的清除。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leaning of Silk Cultural Relics - Part 1: Physical Clea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W23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718.1-2020《丝织文物清洁规范 第1部分:物理清洁》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丝织文物的物理清洁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清洁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可逆性和最小干预性。安全性要求在清洁过程中确保文物不受损害,可逆性强调所采取的措施应便于日后调整或去除,最小干预性则意味着仅对需要清洁的部分进行处理,避免过度干预。
关于清洁工具的选择,标准规定应选用柔软、无纤维脱落且易于清洗的材料制作的工具。例如,使用软毛刷时需确保刷毛干净无损,防止二次污染;吸尘器应配备适当的过滤装置以减少微粒扩散。
对于清洁方法的具体操作,标准提出了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在使用湿法清洁时,需先进行小范围试验确定适宜的湿度,并控制水分接触时间,防止水渍残留。此外,在采用机械振动方式清洁时,要确保振动频率和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织物结构。
另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环境条件的重要性,建议在相对湿度50%-60%,温度20℃左右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利于污染物排放。
这些条文旨在通过规范化的物理清洁流程,最大限度地保护丝织文物的原始状态与历史价值,同时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实际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