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动物实验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规范,包括实验设计、操作流程、伦理审查、环境设施、人员培训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内开展动物实验的研究机构、高校、企业及相关单位。
Title: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nimal Experimentation DB11/T 1717-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717-2020《动物实验管理与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动物实验的管理与操作流程,确保实验科学、合理、人道地开展。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的生产、使用以及动物实验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明确适用范围有助于确保所有涉及实验动物的工作均符合统一的标准。
2. 术语和定义:
- 实验动物:指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 动物实验:以实验动物为对象进行的各类研究活动。
- 伦理审查委员会:负责对动物实验项目进行伦理审查的机构。
3. 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 环境控制:实验动物设施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周期等环境条件,以满足不同种类实验动物的需求。
- 饲养密度:规定了每种实验动物的最大饲养数量,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的压力和疾病传播。
- 卫生消毒:定期清洁笼具、更换垫料,并严格执行消毒程序,防止交叉感染。
4. 动物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科学合理性:实验设计需基于充分的前期研究,确保实验目的明确且能达到预期效果。
- 替代方法优先:鼓励采用非动物实验替代方法或减少实验动物数量,如计算机模拟、体外细胞培养等。
- 伦理审查:所有涉及动物使用的实验方案必须经过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后方可执行。
5. 实验过程中的福利保障:
- 疼痛缓解:对于可能引起疼痛的操作,应当采取适当的麻醉或镇痛措施。
- 观察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动物的行为变化及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 安乐死:当实验结束或动物不再适合继续参与实验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安乐死,尽量减少痛苦。
6. 废弃物处理:
- 废弃物分类收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需按类别分别存放,便于后续处理。
- 安全处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废物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以上内容仅为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学习与实践。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升动物实验的质量与效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