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猪场圆环病毒病免疫防控的基本要求、免疫程序、监测与评估、综合防控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规模化猪场圆环病毒病的免疫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mmuno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 in Large-scale Pi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874—2020《规模化猪场圆环病毒病免疫防控技术规范》是一项山东省地方标准,为规模化猪场有效防控猪圆环病毒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疫苗选择与使用
标准指出,应选用经国家批准的、质量可靠的猪圆环病毒疫苗。在疫苗的选择上,强调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建议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类型,如灭活疫苗或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疫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免疫效果的好坏。
2. 免疫程序制定
免疫程序应当结合猪群的健康状况、母源抗体水平以及当地疫情流行特点来制定。通常情况下,仔猪应在出生后7-10天进行初次免疫,间隔3-4周加强免疫一次。成年种猪每年需进行两次免疫接种。合理的免疫程序能够确保猪群始终处于保护状态,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3. 环境控制
猪场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包括定期清理粪便、消毒圈舍及饮水设备等措施。此外,还应注意通风换气,避免过度拥挤,以降低病原微生物传播的可能性。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提高猪只免疫力,同时也能减轻疫苗接种的压力。
4. 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猪群进行血清学检测,了解抗体滴度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对于新引进的种猪或商品猪,必须经过隔离观察并完成必要的免疫接种后方可混群饲养。通过持续监测可以掌握猪群的整体健康状况,为采取进一步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5. 人员管理
所有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更衣换鞋、洗手消毒等基本要求。非必要情况下禁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猪场,尤其是来自疫区的人士。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疾病的引入或扩散。
6. 应急处理
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对整个猪群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加强对全场的消毒工作,切断传染途径。若确诊为圆环病毒感染,则需要按照相关规定上报相关部门,并配合开展后续调查处理工作。
以上就是关于DB37/T 3874—2020《规模化猪场圆环病毒病免疫防控技术规范》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