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功能设施(体育场馆、会展场馆)管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点确定、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及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体育场馆、会展场馆等城市功能设施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Title:Safety Production Risk Grading and Control for Urban Functional Facilities (Sports Venues, Exhibition Venues) Management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860—2020是山东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城市功能设施中体育场馆和会展场馆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风险辨识:标准要求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辨识,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在体育场馆内,应特别注意大型体育器械的安全性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定期维护更新。
2.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程度,将风险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为最高风险,四级为最低风险。对于不同级别的风险,企业需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比如,对于一级风险点,如场馆内的高压配电室,必须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并配备专业人员值守。
3. 风险分级管控:明确了各级别风险对应的管控层级与责任人。具体而言,一级风险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二级风险由分管安全的副职领导负责;三级风险则交由部门经理或项目负责人管理;四级风险可由班组长或具体操作人员处理。这有助于明确责任主体,提高工作效率。
4. 隐患排查治理:强调了日常巡查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排查计划,涵盖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同时,还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平台记录每次检查的结果,便于后续跟踪复查。
5. 教育培训:规定了针对全体员工的安全教育内容与频率。新员工入职时必须接受岗前培训,熟悉岗位相关的安全知识;在职员工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学习,了解最新的安全管理政策和技术进展。此外,针对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还需额外开展专项技能培训。
6. 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企业编制应急预案,并组织定期演练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同时,还应注意加强与当地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以上是对DB37/T 3860—2020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要求,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