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德宏地区水稻生产中插秧技术的具体要求,包括插秧前准备、插秧方法、密度控制及田间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德宏地区水稻生产的插秧环节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Comprehensive Specification for Rice Production in Dehong - Part 3: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31/T 18.3-2019 德宏水稻生产技术综合规范 第3部分 插秧技术》是由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德宏地区水稻插秧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插秧前准备
标准要求在插秧前要对秧苗进行检查,确保秧苗健壮、无病虫害。具体来说,秧苗的高度应控制在15-20厘米之间,每株秧苗的根系要完整,叶片数不少于4片。同时,田块要提前整平,保持田面平整,灌水深度控制在2-3厘米,以利于秧苗定植后迅速缓苗。
二、插秧密度
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插秧密度。一般情况下,每亩插秧2.5万穴至3万穴,每穴2-3株苗为宜。对于高肥力地块可适当稀植,低肥力地块则需适当密植。插秧时行距控制在20-25厘米,株距控制在15-20厘米,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种植密度,又能满足通风透光的需求。
三、插秧时间
标准指出,插秧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生育期合理安排。一般而言,在德宏地区,早稻插秧时间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晚稻插秧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初。过早或过迟插秧都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
四、插秧方法
插秧时采用“浅插深栽”的方式,即插秧深度控制在1.5-2厘米,避免过深影响秧苗返青分蘖。插秧时要做到“直、匀、齐”,即秧苗插入田中要直立不倒伏,插秧分布要均匀,同一行的秧苗高度一致。此外,插秧时要注意保护好秧苗根部的泥团,减少损伤。
五、插秧后的管理
插秧后要及时灌溉,保持田间湿润,促进秧苗扎根成活。一般情况下,插秧后3天内保持水层深度3-5厘米,以后逐渐加深到7-10厘米。同时,要密切观察田间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插秧后7-10天要追施分蘖肥,每亩施尿素5-7公斤,促进分蘖生长。
以上是《DB5331/T 18.3-2019 德宏水稻生产技术综合规范 第3部分 插秧技术》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遵循这些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高德宏地区水稻插秧的质量和效率,为实现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