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德宏水稻生产中大田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德宏地区水稻的大田生产管理。
Title:Comprehensive Specification for Rice Production in Dehong - Part 4: Field Management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31/T 18.4-2019德宏水稻生产技术综合规范 第4部分大田管理技术》对水稻大田管理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播种与移栽
1. 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包括晒种、浸种和消毒。这一步骤能够提高种子发芽率,防止病害发生。
2. 移栽时要求秧龄控制在30至35天之间,株行距为20×30厘米。这样可以保证秧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便于田间管理和后期通风透光。
二、水肥管理
1. 在分蘖期,保持浅水层灌溉,促进分蘖早生快发。进入拔节孕穗期后,则需深灌水层,以利于稻谷灌浆结实。
2. 施肥应遵循“基肥足、追肥早”的原则。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追肥占30%。并且在水稻的不同生育阶段合理分配氮磷钾的比例,通常为2:1:1。
三、病虫害防治
1. 定期巡查田间,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如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2. 防治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等药剂;对于稻飞虱则推荐吡虫啉等药剂。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收获
1. 当稻谷达到九成黄熟时即可开始收割。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2. 收割后要及时晾晒,使水分含量降至13%以下,便于储藏运输。
以上内容是该标准中关于大田管理技术的重要规定,希望对从事水稻生产的人员有所帮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灵活调整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