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用大麦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贮存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饲用大麦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Fodder Barle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31/T 25-2019《饲用大麦栽培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饲用大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标准指出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病性强、产量高的饲用大麦品种。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合适的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2. 播种时间:建议在秋季进行播种,具体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这个时间段有利于大麦的生长发育,确保其在冬季来临之前有足够的生长时间积累养分。
3. 田间管理:包括合理密植、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合理密植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肥水管理则需要根据大麦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施肥量和灌溉频率,而病虫害防治则是保障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措施。
4. 收获与储存:当大麦籽粒达到生理成熟时即可收获,通常是在次年的5月中下旬。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干燥,控制水分含量在安全范围内(一般不超过13%),以防止霉变影响饲料质量。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种植前准备到收获储存整个过程中的关键点,遵循这些技术要求有助于生产出优质高效的饲用大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