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质量要求及生产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在山东省范围内林地黑木耳的安全优质生产。
Title:Safety and Quality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Black Fungus in Forest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1662—2020《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林地黑木耳的种植过程,确保其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良。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菌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并且菌种必须经过国家或省级菌种质量检测机构认证合格后方可使用。这一规定强调了菌种质量的重要性,因为优质的菌种是保证黑木耳产量和品质的基础。
栽培场地选择
栽培场地应选在远离工业污染源的地方,土壤应保持疏松肥沃,pH值在5.5至7.0之间。此外,场地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防止积水。这些条件有助于创造一个适宜黑木耳生长的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栽培管理
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耳木(用于栽培黑木耳的木材)的状态,及时清除腐烂部分并补充水分。同时,要控制好湿度和温度,通常情况下,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85%-95%,温度则控制在15℃-25℃之间。合理的温湿调控可以促进黑木耳健康快速地生长发育。
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等进行病虫害防控。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则需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执行,优先选用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这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保障了产品的安全性。
收获与加工
当黑木耳长到适当大小时应及时采收,避免过熟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采收后的鲜品应尽快进行预冷处理然后入库冷藏保存。对于干制品,在干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不超过60℃,以免破坏营养成分。整个收获及加工环节都需注意卫生条件,防止二次污染。
以上内容基于DB37/T 1662—2020《林地黑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从菌种选择、栽培场地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与加工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希望对从事林地黑木耳生产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