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的产地环境、菌种质量要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范围内毛木耳的安全优质生产。
Title:Safety and Quality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Auricularia Polytrich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1663—2020《毛木耳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毛木耳的种植过程,确保其安全性和优质性。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环境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栽培场地应远离污染源,如工业区、垃圾场等。土壤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并且在种植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这一规定是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化学物质残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 菌种选择与管理
要求选用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作为母种,并且要定期检测菌种纯度和活力。此外,在生产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不同批次间交叉感染,保持菌种库清洁卫生。
3. 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原料应新鲜无霉变,主要成分包括木屑、棉籽壳等有机质材料,同时加入适量的氮源(如麸皮)以促进菌丝生长。水分含量控制在55%-60%之间,pH值调整至5.8-6.2范围内为宜。合理的营养配比能够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
4. 栽培管理措施
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调控。发菌期间室温维持在22℃-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子实体分化阶段则需降低温度至18℃-20℃,增加通风换气次数。适当遮光有利于形成肉厚、色泽鲜艳的产品。
5. 采收标准及方法
当耳片充分展开但未完全展开时即可采摘,此时干物质积累较多且口感最佳。采收时使用干净锋利的小刀从基部割下,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及时清理田间残余物,防止病原菌滋生。
6. 质量检验与分级包装
成品须经过感官检查、理化分析等多项指标测试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按照大小、颜色等因素将产品分为特级、一级等多个等级,采用防潮透气材质进行密封包装,标注产地、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以便追溯来源。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升毛木耳的整体生产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希望广大从业者认真学习并落实该标准的各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