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的农业投入品种类、使用原则及质量要求,明确了禁用和限制使用的物质。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范围内食用菌生产的投入品选择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Inputs in Edible Fungi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1533—2020《食用菌生产投入品质量安全技术要求》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投入品质量,确保食用菌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投入品范围与分类
标准明确指出,食用菌生产投入品包括菌种、培养料、肥料、农药等。其中,菌种作为核心投入品,其质量和纯度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标准要求菌种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生产和检验。
菌种的质量要求
菌种的质量是保障食用菌生产成功的基础。标准规定,菌种应具有良好的生长活力和抗逆性,不得携带病原微生物和有害杂菌。具体来说,菌种的纯度需达到99%以上,且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适中,无污染现象。
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
培养料是食用菌生长的基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标准强调,培养料应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并经过适当的预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此外,培养料的pH值、水分含量等理化指标也需符合要求。
农药使用规范
为了防止农药残留对食用菌造成危害,标准严格限制了农药的使用种类和剂量。标准建议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或使用生物农药。如果必须使用化学农药,则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确保用药后有足够的安全间隔期。
检验与监测
标准要求生产企业建立完善的检验制度,定期对投入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对市场上的投入品进行监督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DB37/T 1533—2020标准从多个方面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