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凤大麦7号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凤大麦7号在云南省内的栽培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Fengdamai No. 7 Part 2: Cultivation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29T 37.2-2019《凤大麦7号技术规程 第2部分:栽培技术》是云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凤大麦7号的栽培技术要求。以下选取了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播种期
标准中规定凤大麦7号的适宜播种期为每年的秋季,具体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这一时间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当地气候条件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秋季播种可以充分利用秋雨,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同时避开冬季低温对作物的危害。
2. 播种量与播种方式
标准建议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公斤左右,采用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条播能够保证植株均匀分布,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此外,播种深度应保持在3-5厘米之间,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出苗率和幼苗的正常发育。
3. 施肥管理
在施肥方面,标准强调要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并配合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进行一次追肥,每次追肥的氮肥用量不宜超过10公斤/亩,以防止贪青晚熟。
4. 水分管理
凤大麦7号在整个生育期内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较大,此时应确保田间持水量在70%-80%之间。灌水时应采取小水勤浇的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造成根系缺氧。
5. 病虫害防治
标准指出,凤大麦7号常见的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预防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以及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化学药剂防治,如使用三唑酮类药物防治锈病,吡虫啉类药物防治蚜虫。
以上是对DB5329T 37.2-2019中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这些技术要点对于提高凤大麦7号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科学管理,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