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双斑东方鲀海水养殖的环境条件、设施要求、鱼苗培育、养成技术和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双斑东方鲀的海水养殖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eawater Culture of Takifugu nipho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879-2019《双斑东方鲀海水养殖技术规范》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双斑东方鲀的海水养殖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养殖环境要求
标准规定养殖区应选择在无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的海域,且水质需符合GB 3097的要求。具体来说,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5mg/L,pH值应在7.8至8.6之间,盐度范围为20‰至35‰。这些指标确保了双斑东方鲀能够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的健康问题或死亡率上升。
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功与否。标准指出,苗种应当来源于正规的育苗场,并经过检疫确认无疾病。苗种规格应在3cm以上,且每尾体重差异不超过10%。放养密度建议控制在每平方米10至15尾之间,这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水体交换和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饲料投喂
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双斑东方鲀的成长速度和品质。标准推荐使用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5%的人工配合饲料,并且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度,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投喂量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通常情况下每天分两次投喂,早上占全天投喂量的40%,晚上占60%。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保障养殖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标准强调定期检查养殖设施的状态,包括网箱结构是否完好、防逃逸措施是否到位等。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水质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溶解氧下降、氨氮浓度升高等,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标准提倡采用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当确实需要用药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遵守休药期的规定。此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记录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用药记录、销售记录等,以便追溯来源和追踪效果。
通过遵循上述要点,可以有效提高双斑东方鲀海水养殖的成功率,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渔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