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荧光PCR探针检测方法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和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与诊断。
Title:Detection of Pseudocowpox Virus in Sheep by Fluorescent PCR Probe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089-2019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检测的荧光PCR探针法。以下是对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检测,采用荧光PCR探针法。此方法通过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扩增病毒基因片段,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了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确保实验用水的质量符合要求。这一步骤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术语和定义
明确界定了“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和“荧光PCR探针法”的概念。其中,“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是一种能引起羊口唇等部位病变的病毒;“荧光PCR探针法”则是利用荧光信号实时监测PCR扩增过程的技术。
试剂与材料
规定了所需试剂包括DNA提取试剂盒、荧光定量PCR试剂盒、阳性对照品、阴性对照品以及无核酸酶水。这些试剂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仪器设备
列出了必需的仪器如荧光定量PCR仪、微量移液器、离心机、恒温金属浴等。每种仪器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样品采集与保存
强调了样品采集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尽快送检或置于-70℃条件下长期保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样本的完整性,避免因储存不当导致的结果偏差。
核酸提取
描述了具体的核酸提取步骤,包括加入裂解液后室温静置5分钟,再经过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核酸样本。
荧光PCR反应体系建立
给出了反应体系的具体组成成分及其体积比例,例如使用10×PCR缓冲液、dNTP混合物、MgCl₂溶液等。同时指出了反应总体积通常为20μL左右。
荧光PCR扩增条件
提供了详细的扩增程序,包括预变性阶段设置为95℃持续5分钟,随后进行40个循环的变性(95℃)、退火(55℃)及延伸(72℃)。每个阶段的时间设置都经过科学验证,能够有效促进目标序列的特异性扩增。
结果判断
明确了判定标准:当Ct值小于或等于35时视为阳性;若Ct值大于35且小于40,则需重复实验;而Ct值超过40则判定为阴性。此外还提到如果出现非特异性扩增曲线,则整个实验无效。
以上就是对DB22/T 3089-2019标准中关键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