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大豆微喷灌溉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种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采用微喷灌溉技术进行小麦与大豆轮作或套种的栽培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eat-Soybean Micro-sprinkler Irrigation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大豆微喷灌溉栽培技术规程》(DB1410T 097—2019)是由山西省相关机构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小麦和大豆的微喷灌溉栽培技术。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灌溉系统设计与安装
1. 微喷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种植区域的地形、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及需水量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时要确保每个喷头的出水量均匀一致,避免因水压不均导致的灌溉不均问题。
2. 系统安装前应对水源水质进行检测,确保符合灌溉用水标准。同时,安装过程中要注意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漏水现象发生。
二、灌溉管理
1. 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如返青期、拔节期等,要适当增加灌溉次数和灌溉量,以促进植株健壮成长。而对于大豆来说,在开花结荚期需要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此时应加大灌溉力度。
2. 应定期检查灌溉系统的运行状况,包括喷头的工作状态、管道是否有堵塞或损坏等情况,并及时维护保养,保证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转。
三、节水措施
1. 推广使用滴灌带代替传统的大面积漫灌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结合气象预报信息合理安排灌溉计划,在雨季适当减少灌溉频率,而在干旱季节则要加强灌溉管理,保障作物生长需求。
四、病虫害防治
1.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体系,通过田间调查了解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
2.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化学药剂或者生物制剂来进行防控处理,尽量减少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五、环境保护
1. 在选择肥料品种时优先选用缓释肥或者有机肥替代普通化肥,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作物生长所需养分还能减轻环境污染压力。
2. 对于废弃农膜等固体废弃物要及时清理回收再利用,防止其长期堆积污染土地资源。
以上内容只是本规程中的一部分重点条文解析,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从而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