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猕猴桃病虫害的综合防控原则、主要病虫害种类及识别方法、预防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六盘水市范围内猕猴桃种植中的病虫害控制。
Title:Technical Standard for Kiwifruit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2T007—2018《猕猴桃病虫害控制技术标准》是贵州省针对猕猴桃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控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病虫害预测预报
标准要求在猕猴桃园内设置固定的观察点,定期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具体包括:
- 每10亩猕猴桃园至少设立一个观察点;
- 观察内容涵盖病虫害种类、发生数量及分布范围等信息;
- 数据记录需保持连续性,以便分析长期趋势。
二、农业防治措施
强调通过改善栽培环境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主要包括:
- 合理规划果园布局,确保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 采用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和病原菌积累;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病虫害滋生场所。
三、生物防治方法
提倡利用天敌昆虫或其他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例如:
- 引入捕食螨或寄生蜂等自然天敌;
- 使用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 鼓励种植具有驱避作用的植物作为隔离带。
四、化学防治原则
当其他防治手段无法有效控制病虫害时才可考虑使用化学药剂,并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 选择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
- 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确定最佳用药时机;
- 控制施药频率与浓度,避免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
- 在果实采摘前一定时期内停止喷洒任何化学物质。
五、安全间隔期管理
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农药从最后一次施用到果实收获之间必须经过的时间间隔。这一措施旨在保障消费者健康同时也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例如:
- 对于高风险农药可能需要长达数周甚至一个月以上的等待时间;
- 中低风险产品则可以缩短至几天即可采收。
以上只是部分核心条款解析,实际操作还需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以及具体品种特性灵活调整方案。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