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规划与设计、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节水与雨水利用、公众参与及长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水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ll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184-2019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是由江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水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总则
本标准强调了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包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等。这意味着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还要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实际需求。
2. 基础设施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对于供水系统,要求确保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并且供水设施要定期维护以保证正常运行。此外,还特别提到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运营应当高效节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是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标准指出,要加强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保护,防止污染源进入这些水域。同时,鼓励采用生物措施来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如种植本地植物、放养鱼类等方法来改善水质。
4. 文化传承
除了物质层面的建设外,文化传承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标准建议挖掘当地特有的水资源文化,将其融入到村庄的整体规划之中。通过举办相关活动或设立展览等方式让居民了解并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
5. 管理机制
为了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至关重要。标准建议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并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制度。此外,还需建立健全监督考核体系,定期检查评估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新出现的问题。
以上就是对《DB36/T 1184-2019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中部分内容所做的简要分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