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的整理原则、整理流程、归档要求、保管期限及档案利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对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的整理与管理工作。
Title:Rules for Organizing Archives of Assistance to Homeless and Begging Pers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527-2019 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整理规则》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档案的整理工作。这项标准对于确保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可追溯性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的机构所形成的各类救助档案的整理工作。这意味着无论是临时救助还是长期安置,所有与流浪乞讨人员相关的记录都应遵循此标准进行归档。
救助档案的内容构成
根据标准规定,救助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求助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
2. 求助原因及过程记录:详细描述求助的原因以及整个求助过程中发生的情况;
3. 救助措施实施情况:记录采取的具体救助措施及其效果;
4. 后续跟踪与反馈信息:包括救助后的跟踪访问记录和受助者反馈意见。
这些信息的全面收集有助于全面了解每一位求助者的具体情况,并据此制定更加有效的救助方案。
档案整理要求
标准明确了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
- 真实性:所有资料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虚构或隐瞒事实;
- 完整性:确保每一份档案都包含完整的记录,任何遗漏都将影响档案的价值;
- 安全性: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档案被损坏或丢失。
此外,在整理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持档案的连续性,以便于日后查阅和使用。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救助档案,如涉及未成年人、老年人或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时,除了遵循一般规定外,还需特别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权,避免泄露敏感信息。
结语
DB42/T 1527-2019不仅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针,同时也强调了档案管理在整个救助体系中的基础作用。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高救助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认真学习并落实该标准的各项要求,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