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监测与预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安全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马铃薯生产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Potat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481-2017《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部分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病虫害预测预报
标准中提到,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定期对田间病虫害情况进行调查。例如,在病害方面,要特别注意晚疫病的发生情况,通过观察叶片上的水渍状斑点、叶缘坏死等症状来判断是否感染。对于虫害,则需关注蚜虫、蛴螬等常见害虫的活动迹象。一旦发现病虫害可能爆发的趋势,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户采取相应措施。
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控体系的基础。标准强调合理轮作制度的重要性,建议与非茄科作物轮作至少两年以上,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此外,还提倡选用抗病品种,并且在播种前做好种薯处理,如切块时确保每个切块带有健康的芽眼,同时使用药剂浸种或拌种,增强植株初期抵抗力。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保型手段被广泛推荐。标准指出可以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比如释放瓢虫对付蚜虫。另外,还可以采用微生物制剂如白僵菌、绿僵菌等进行病虫害防治。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还能保护生态环境。
4. 化学防治
尽管提倡绿色防控,但在必要情况下仍需使用化学药剂。标准明确了不同病虫害的最佳用药时间和剂量。例如,针对晚疫病,当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喷洒保护性杀菌剂;而对于地下害虫,则可在播种时施用毒饵或者土壤处理剂。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化学药品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5. 综合管理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一个全面的管理体系。这包括建立健全档案记录制度,详细记载每次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以及所采取的防控措施等信息,以便日后查阅分析。同时鼓励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总之,《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加强预测预报、实施有效的农业、生物及化学防治措施,并辅以良好的综合管理策略,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病虫害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