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抽样方法、样品制备、样品保存和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玉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抽样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ampling in Aflatoxin Detection of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853—2019《玉米黄曲霉毒素检测抽样技术规程》是山东省针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检测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玉米收购、储存及加工企业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抽样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导。
二、术语和定义
1. 黄曲霉毒素:由黄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毒性。
2. 抽样:从大批量玉米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的过程。
这些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概念基础。
三、抽样原则
1. 科学性:确保样品能准确反映整个批次的质量状况。
2. 代表性:所取样品应能够代表整批玉米的整体情况。
3. 随机性:抽样的过程应随机进行,避免人为因素干扰。
四、抽样方法
1. 初级抽样:每批玉米按一定比例抽取初级样品,每份不少于1公斤。
2. 混合样品:将多个初级样品混合成一个混合样品,用于进一步分析。
3. 实验室样品:从混合样品中分出一部分作为实验室样品,重量不少于2公斤。
五、抽样工具与设备
1. 抽样器:应选用不锈钢材质,确保无污染且易于清洗。
2. 容器:使用密封性能良好的容器存放样品,防止污染。
3. 标签:每个样品都应附有清晰的标签,标明来源、日期等信息。
六、抽样记录
详细记录抽样地点、时间、数量、天气状况等内容,以便追溯和验证。
七、注意事项
1. 抽样过程中要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样品受到污染。
2. 样品应在规定时间内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
3.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上是对DB37/T 3853—2019标准中关键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相关企业和检测机构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