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燕山丘陵区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的技术要求、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燕山丘陵区玉米种植区域的秸秆还田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rn Straw Crushing and Plowing Back in Yanshan Hilly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2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807—2020 燕山丘陵区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燕山丘陵地区的农业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秸秆处理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3.1 秸秆粉碎长度
标准要求秸秆粉碎后的长度应控制在3-5厘米之间。这一规定基于以下几个考虑:首先,过长的秸秆可能无法充分覆盖地表,影响后续耕作操作;其次,过短则可能导致有机质分解过快,不利于长期保持土壤肥力。适宜的长度既能保证覆盖效果又能促进微生物活动。
4.2 翻压深度
翻压时,秸秆埋入土层的深度需达到15-20厘米。此深度的选择是为了确保秸秆能够被土壤完全覆盖,避免风吹散或动物刨食,同时也有利于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加速腐解过程。
5.1 施肥配合
在进行秸秆还田的同时,建议施加适量的氮肥。具体而言,每公顷可施用尿素约75-150公斤。这是因为秸秆分解过程中会消耗一定量的氮素,及时补充可以防止出现“氮饥饿”现象,从而保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6.1 耕作时间
推荐在秋季收获后立即进行秸秆粉碎并翻压还田。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利用秋末冬初的自然条件加快秸秆腐烂速度,为来年春季播种创造良好条件。此外,在寒冷地区冬季低温有助于进一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以上内容只是对部分条款进行了简要说明,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执行方案。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项技术规程。